地球物理勘查,是指以地下物質(巖石或礦體等)的物理性質(密度、磁性、電性、彈性、放射性等)差異所引起的某些物理現象為研究對象,用不同的物理方法和儀器,探測天然或人工地球物理場的變化。通過對上述變化的分析、研究,推斷和解釋地質構造、礦產分布及人為因素在地下所產生的各種情況(古墓、管線、污染范圍等)。主要的物探方法有重力勘查、磁法勘查、電法勘查、地震勘查、放射性勘查等。依據工作空間的不同,又可分為地面物探、航空物探、海洋物探、地下物探等。
典型項目:
西藏山南地區銅多金屬礦整裝勘查區礦產調查與找礦預測項目:針對西藏山南整裝勘查區格桑幅和桑普幅開展了1:5萬磁法測量,基本查明了區內磁場總體特征和磁異常分布規律,劃分了巖體和斷裂,圈定了找礦遠景區,為進一步開展測區礦產資源潛力綜合評價提供了物探依據。
班公湖-怒江成礦帶東段丁青巖體及外圍鉻鐵礦資源潛力評價項目:采用1:5萬重力和磁法測量,通過重磁異常與物性特征、地質填圖成果相結合,較為準確地劃分了丁青東蛇綠巖(東段)測區內的斷裂分布情況和巖性接觸邊界,做出了有利區的預測,為下一步的找礦工作提供了物探依據。